(2005-08-31 03:59:25)
平遠頭一帶的長城
出大同天鎮縣城一路向北,沿著曲折陡峭的山路,奔波40多公里后,便是一個被稱為“雞鳴一聲聞三省”的山村———新平堡鎮平遠頭村。外長城,就是由河北經平遠頭村進入山西的。
記者是8月29日一大早啟程的,雖然在來平遠頭村的路上,對這里的長城有各種想象,但在村東頭和長城的突然遭遇,還是令記者感到十分 意外。
眼前,就是剛剛進入山西境內的長城:歷經千年滄桑,演變得已經像北方庭院的常見的土板墻,墻體全部用黃土夯筑而成,只是更寬、更高一些。秋天的陽光下,城墻上的青草有半尺多高,郁郁蔥蔥,散發著一陣陣清香。
登上墻頂,往東眺望,一個老鄉指著300米外的一個古老的烽火臺說,到那里就歸河北省了。再向北望,一條公路直通內蒙古自治區的興和縣。據當地人介紹,這段長城最早修筑于漢朝,明朝除進行加固外,為在軍事上“雙保險”,又在西北面4公里處沿雙山山脊修了一道城墻,當地人管那叫“頭道邊”,而從村東進入的這道長城叫“二道邊”。內外兩重城墻在山西的長城中是比較獨特的,只有在天鎮縣和大同市新榮區才有。
平遠頭地處山西、河北、內蒙古交界,但社會治安卻出奇地好,村里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幾年來,村里沒有出現過一個違法犯罪的人。天鎮人說,平遠頭的人憨厚,跟那兒的長城一樣敦實。
平遠頭人說起長城,自豪之情常常溢于言表。“這長城一頭連著山海關,一頭連著嘉峪關,有一萬里長呢。”聞訊趕來的平遠頭村11歲的小學生石建東對記者講。據了解,平遠頭村民都以愛護長城城墻為榮,以破壞城墻為恥,極少在城墻上和城墻周圍取土。
石秀才,今年52歲,一位典型的北方農民。曾經當過幾天民辦教師的他自告奮勇當上了村里的“長城保護員”,雖然一分錢工資也沒人給,也沒人給他頒發工作證,但只要發現誰家大人小孩挖長城的土,他就會上前制止。村里的人都對他十分尊敬。石秀才說:“平遠頭村經常來記者,這村子將來有發展前途呢。誰都知道,文物只有年代長才值錢,長城貴就貴在它的年代長,這段長城有兩千多年歷史呢。長城不僅是平遠頭的寶,也是全中國全世界的寶呢!”
歸程中,古老的長城在山脊時隱時現,仿佛頓首,仿佛拱手,似在感謝那些默默護衛著他的人。
本報記者 梁保忠 文/圖